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头发的故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头发的故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⑨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⑩我说,“回去么?”

  ⑪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⑫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⑬他戴上帽子说:

  ⑭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0年十月(有删改)

  (注)①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庆纪念日,世称“双十节”。②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指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占领嘉定后进行大屠杀。

  10.文中写了哪几件发生在N先生身上的“头发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1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①。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2)“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12.有人认为小说前4段与“头发”没关系,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为什么?

  13.鲁迅的杂文被喻为“匕首”与“投枪”,有评论认为这篇小说“融进了鲁迅杂文的若干特质”。试结合文本,从语言特点、选材立意、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思考。

头发的故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10.①剪辫子②装假辫子③取下辫子④劝阻学生剪辫子

  11.(1)从“原来”“没有记载”等词表现了当时民众(社会)对辛亥革命的淡漠之情,表达了“我”的失望与悲哀。

  (2)用“好在”“我们统可以忘却”表达N先生对现实的忧虑与愤激,并暗寓自嘲之意。

  12.不该删。①从环境看,前4段通过“双十节”、历史人物事件,将叙述锚定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为下文“头发的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②从形象看,初步展现了N先生脾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的性格,为下文人物形象的丰富作铺垫;③从情节看,前4段与后文构成因果呼应关系,后文“头发的故事”是对前文“民众对革命如此漠然”的解释:革命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除了革掉一条辫子。④从主旨看,一场革命与“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烈士的献身与平塌的坟墓之间的对比触目而诡异;历史上的辫子事件与N先生的“剪辫”遭遇构成历史与个人经验的对比,丰富深化(丰富并深化)小说主旨。

  13.①语言上:表达犀利,不时用反语以讽刺。如用“最得意”来表达“革命的结果”仅是光着头皮在街上行走,把辫子说成“宝贝和冤家”,说“忘却”“好”,于轻松中见沉重,于欣慰中见悲哀,具有反讽效果。②选材上(立意上):用一条辫子的遭遇来“舒愤懑”,将辫子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表达对辛亥革命的欣喜和失望,对民族病根的忧虑与愤慨,以小见大,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