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的视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4.请结合文本①段,简要分析闲有哪两方面的作用?(4分)
15.儒、道两家为闲提供了哪些直接的精神资源?(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A、E。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考生应将选项与原文的内容进行仔细辨别。A项原句是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可见A选项将因果颠倒了。E项原句是来自节选部分最后一句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原句强调的是除了外,而非全部。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选项与原文在程度及表达上细微差别。
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C感、恨非闲的表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A的悠然、B的游目骋怀、D的纵均能体现闲。
14.闲影响着古人以一种特殊的气性修养(1分)去处世和审物(1分),也影响了古人作品的体调与风格(1分),使作品更显艺术的本真(1分)。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考生应善于联系语境,从语境中去推断理解,同时要善于利用语境之中的一些相应的提示性信息。该句的后文就是相应的解释。解答本题,需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再综合几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概括出全句的理解。
评分标准:气性修养处世和审物(即看取世界的方式)体调与风格更显艺术的本真各占1分。意思答对亦可酌情给分。注意,如果学生答案只是照抄原文,酌情扣1-2分。(只是照抄原文,但要点齐备,只扣1分)
15.
(1)儒、道都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
(2)儒家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他们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认为玩物适情,可涵养人的德性。
(3)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自己,则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都寓有至理,可获得旨趣。
(4)道家他们则重视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他们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追求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解析】本题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要全文进行概括,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要对文章结构、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全文进行筛选。
评分标准:每答对1点得1分。意思答对亦可酌情给分。
(遵从个性自由处答成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