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缺憾人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导语: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2)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4)文章最后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季老先生的一篇散文随笔的题目结尾有何作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季老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对你有何启发?请简要探究一下。(8分)
参考答案:
(1)CE(A说明了他是一个损人不利人的捣蛋鬼,是为了表现他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少年生活。B无中生有,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在文中没有依据。D耿耿于怀错误,因为季老说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2)①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②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③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三个要点,每点2分)
(3)①文章第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上承季老少年时代天真、活泼、顽皮个性,下启季老一生中三件遗憾之事。(3分)
(4)作用: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文题缺憾人生,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主题)(2分)
人生总有缺陷、不完满,才能够敦促人去追求。朱光潜先生的 缺陷说和季羡林先生的不完满说,都体现了人生有缺陷,就需要去努力填充生活的缺陷,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希望、有想象的余地,从而达到美满。(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