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小巷斫琴人阅读答案

小巷斫琴人阅读答案

导语:

  大李所说的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它始终在生长,初为纯洁的白,后褐色,干燥后漆黑一片,就像喧哗的白昼归于寂静的黑夜。聚漆是将鹿角霜灰和大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再用手掌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手指,流出殷红的血。

  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悸。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桀骜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

  ④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

  (选自《散文百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车入小巷起笔,以踏上归途收尾,首尾圆融,讲述了古密州斫琴人李加涛的故事。

  B.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在小巷中飘荡,透露着小巷的静谧和古城人的温润淳朴。

  C.斫琴界前辈端详古琴“凤来仪”,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勉励他继续“做下去”。

  D.斫琴是一件工艺复杂精细且存在着一定危险的事情,但这一过程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单独成句,有强调意味,也与后文大李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和各种公益班相契合。

  B.句子②是大李的经验之谈,古琴不常弹就会丧失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就会失去生命力。

  C.句子③中的“咬”,是一种形象化、生活化的表达,生动写出了大李对大漆致人过敏的感受。

  D.句子④“唤醒”一词反复出现,点明了斫琴人和木头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物的相互成就。

  8.“木头”这一物象在文中有多重比喻义,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鞠家村东巷推荐大李参加诸城“凡人光芒”年度人物评比,请从“命运”“传承”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为大李撰写一份推荐词,不超过150字。(6分)

  参考答案

  6.(3分)C(“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表述错误,文中没有提到赞扬一说)

  7.(3分)B(“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表述错误)

  8.(4分)①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骄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②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③指改大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从“搭教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等句中可以看出。(写出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9.(6分)示例一:李加涛,他是东巷的普通一员。他外表文弱,却坚强有韧性;他腼腆内敛,却耐劳有追求。他历经下岗、创业的艰辛,饱受恶疾、困境的折磨,却以不屈的奋斗改变了命运。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走出了人生低谷,实现了人生逆袭。

  示词二:李加涛,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者。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精雕细琢。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琅琊雅集”和公益推广。重拾了家乡古琴之音,让他在家乡古琴文化的传承功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紧扣关键词2分。事迹概括2分。语言表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