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归来》阅读答案-罗烽

《归来》阅读答案-罗烽

导语:

  “什么人去的?”

  “日本宪兵队。”

  “日本宪兵队?哦!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事走漏了消息?”

  “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

  “他们从你家里搜出去什么没有?”

  “你想能搜去什么呢?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这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万一也不会犯法的。犯法的证据全在这里呢!”白骞爱抚地轻拍着左胸脯,他感觉到那颗充血的心,正兴奋地跳跶着。他继续说:“可是连鬼都无从得知啊!我的心是这样的活跃着呃!”他挨着黎典的肩膀,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

  “我们应该定日期了。”

  “后天怎样?”

  “好。”

  “夜车。”

  “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提到“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设置悬念,与结尾处的“后天”“夜车”,前后呼应,情节完整。

  B.黎典想把自己看到的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但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让他选择暂时隐忍、安分守己。

  C.白骞因家中被搜查而迟到,而黎典在他赶到时仍“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可以看出他性格的执拗与幼稚。

  D.“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白骞看似自我调侃的幽默话语,饱含了他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的控诉和心酸。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插入了黎典去年秋天的一段回忆,揭露了日军残暴的罪行,同时也交代了黎典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

  B.小说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现黎典的情感变化,如对白骞迟迟不出现的急躁、愤怒,及白骞到来后的愉快。

  C.“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包含着白骞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小说以沦陷区两个青年一次郊外的约会为主体事件,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8.文中对黎典父亲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有其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作为抗战小说,本文并未正面展现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6分)

  答

  6.A

  【解析】B项“让他选择暂时隐忍”理解有误,文中的父亲让他安分,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不希望他参与其中。C项“性格的执拗与幼稚”理解有误,文中黎典“把右手避到背后去”时,并不知道白骞为什么迟到,因此“执拗”不恰当。D项“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理解有误,从原文看,白骞的家境贫困,国土沦陷应该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7.B

  【解析】B项“白骞到来后的愉快”并非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这是作者对其心理的直接刻画,并未采用“独白”的方式。

  8.①与黎典的形象形成对比,用父亲的懦弱、胆小、不觉醒突出了黎典正直、善良、爱国、敢于反抗的品质。②通过黎典父亲这一形象的塑造,展现出沦陷区普通民众的奴化与懦弱,从侧面展现出抗战形势的严峻。(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本文以青年学生为主人公,他们虽未曾真正地投入到抗日一线,但因国土沦丧的义愤和觉醒是真实而强烈的。②本文将笔墨用在了沦陷区的自然环境描写上,渲染了一种哀而不伤、凝重而又充满热望的氛围。③本文展现了青年学生崇高而又略显稚嫩的革命理想,通过有良知的青年学生的毅然觉醒,让人看到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