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
导语: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节民俗包括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故其虽属自然节气,也蕴含着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天人相应。
B. 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太平,这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人类理想的境界。
C. 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
D.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中国社会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传统的新年节日不废而废,国人盲目效颦过耶诞节日,原因是国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缺乏文化自信。
B. 一和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
C. 中国人信仰“性本善”,这并非意味着人生而至善,而是说人人均可以为善,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
D. 法律和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要实现世界大同,修养至高的人格德性才是关键。
3.结合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
B.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C.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4.国画大师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请结合一简析中国画是如何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特点的。(4分)
5.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请综合信息简要回答。(4分)
答
1.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天地人三位一体”中的“天”并非实指“天空”,而是与“地”和“人”对应着的泛指概念。原文的说法:“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空白”也不宜理解为“天空”。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表述错误。两则以立论为主,并非“破立并重”。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 选项有利于处理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B 选项有利于处理人与他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D 选项强调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C 选项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强调的是“制民之产”,属于国君治国之道,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
4. ①中国山水画呈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或“天地人三者合一”、“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最高信仰;
②中国山水画讲究创造“气象”“境界”与“风格”三者合一的艺术世界,体现了中国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
③中国画在梅兰竹菊中融入人文理想,另成天地而称之为“四君子”,体现了中国人对“君子之风”(或:君子人格、君子精神、君子品德、君子才德等)的追求与敬仰。
(每个要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5. ①加强社会风俗、艺术审美及人格德性(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②运用中华文化先进的理念智慧,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的理念、主张、方案,助力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或: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