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 所谓“世界文学”,其实是关于你我究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也就是说,读

所谓“世界文学”,其实是关于你我究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也就是说,读

导语:

  (摘编自靳彤《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世界文学”,是需要讲究一下阅读方法的,例如有时阅读兴趣比阅读“任务”显得更有意义。

  B. 陶渊明、扬雄、诸葛亮关于读书方法的表述看似不同,实则一样,都不过分深究字句之意,采用泛读法。

  C. 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认为泛读不如“熟读精思”,张洪将朱熹的读书方法整理为六条。

  D. 元、明、清时没有区分“治学”“读书”“阅读”,他们关于“读书法”的著述,实际上多是谈论“治学”之法。

  【答案】C

  【解析】“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错。原文说“朱熹对此多有质疑”,“多有质疑”只是表示怀疑,而不是“否定”。

  2. 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与二都谈到了阅读方法,不过二者阐述的重心与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B. 《诗》、诸子及史籍等内容深湛,当用精读法;集部著作浩如烟海,适于泛读。

  C. 马雪瑞认为,短篇文章应该“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这值得我们借鉴。

  D. 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必然会催生“浏览”、“速读”法。

  【答案】C

  【解析】“这值得我们借鉴”错,原文说“马雪瑞提出长短不同的阅读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他认为‘精读’适用于短篇文章,‘阅读’适用于长篇文章,这显然过于绝对化”,可知,“值得借鉴”的并不是“短篇文章应‘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 鲁迅先生曾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C.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D. 歌德说:“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

  【答案】D

  【解析】一阐述的是世界文学“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的问题。A.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说读书的作用;B.鲁迅先生讲的是泛读的作用;C.培根认为阅读不同类型著作所受到的影响不同;D.歌德的话是强调要阅读经典。

  4. 经典名著《红楼梦》被指定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用书。请结合一谈谈应该如何阅读这部经典著作。(4分)

  【答案】①《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解析】一主要讲述了阅读经典著作的一些方法,而《红楼梦》也是经典著作,因此,可以直接从文本中去寻找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加以概括即可。由“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多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应该用多种方法阅读”可概括为:《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由“古典作品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常读常新,当你尝试再次阅读时,就会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可概括为: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5. 请简要梳理并概括二中所涉及的阅读方法。(6分)

  【答案】①宋以前,陶渊明、扬雄、诸葛亮等主张泛读法;②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他强调读书重在“熟读精思”;③晚清至1949年期间,马雪瑞主张,泛读与精读要兼顾;④近代则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