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胆阅读答案-练建安
导语:
黄家寨要“起新墟”的传闻,已有多年,始终不见动静。枫林镇墟场墟胆,长年有人看守。总负责者,就是德胜武馆。
枫林镇墟日,“逢四九”。三天之后,是五月十九日。
这一日,天朗气清,田野禾苗,扬花吐穗;青山叠叠,江水蜿蜒南流。
正午,墟场摩肩接踵,格外热闹。
石龙旗下,有数丈石坪,任意一块碗口大小的石头,皆可为墟胆。
约定俗成,这里是做把戏的场所。此时,汀州老马刀和他的徒弟,卖力表演绝技。密匝匝的看客,围了里外三层。
从兜汤店走出,亮堂悄悄靠近石坪,蹲下,十指如铁,疾速挖出一块五斤多重的黄蜡石,直起身,高喊:“请来墟胆,开墟大吉!”
看客中就有当地青壮,一齐扑向亮堂。
亮堂躲闪,往外奔跑。
消息报知德胜武馆。锡昌操起木棍,冲了出去。
沿途,隔百十米,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顾不得多想,锡昌率众呼啸向前追赶。
江边,众人围住了亮堂。
锡昌问:“就你一人?"
亮堂答:“就一块石头。”
锡昌说:“放下墟胆,没你的事。”
亮堂说:“俺要报恩。不能放。”
锡昌高举木棍:“不放,打断你的狗腿。”
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
(有删改)
[注]墟,乡村集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提前交代了黄亮堂落难流浪被同宗收留的经历,为下文亮堂领族长命令,即使丢掉性命也要夺取墟胆做了铺垫。
B.黄家寨要起新墟,这本是一件有利于村民的好事,但是受到了邱家人的阻拦,亮堂为了新墟甘愿只身前往取墟胆。
C.黄亮堂取墟胆那天,天气晴朗,庄稼焕发着勃勃生机,一片美好、和谐的气氛,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D.黄亮堂去取墟胆时,“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呼应前文亮堂是丁铁伞的高徒这一点。
7.关于小说中“踏人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踏人家是客家人婚嫁风俗,女方在男方的热情接待下查看男方家庭情况。
B.踏人家这一部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阿二嫂豪爽、胆大、奸诈的性格。
C.小说在踏人家这一部分中描写了一些自然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
D.辅娘阿二嫂拿起大青石后极力想让亮堂献印,邱锡昌及时为亮堂解了围。
8.小说主要叙述了踏人家和夺墟胆两件事,这两件事中亮堂的人物形象颇有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探讨。(6分)
9.小说在亮堂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分析错误,此处美好、和谐的环境描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样描绘更能显出下文斗争的激烈。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好诈”分析不正确,阿二嫂的性格是豪爽、泼辣、大胆。
8.①踏人家这件事中,亮堂做事有分寸,识大体,不与阿二嫂争斗;夺城胆这件事中,亮堂知恩图报,有胆有识。②前后形象不同,这样安排,丰富了亮堂的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③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内容上富有波澜,使小说更引人入胜。(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安排技巧的能力。先分析人物在这两件事中各有怎样的形象,再分析用意。
9.①利于突出人物。结尾的描述“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表现了亮堂决绝、果断、不后退的性格特征。②情节安排上,至此亮堂形象鲜明,后面的情节不用再赞述,这样结尾使小说更为干净利落,不脱泥带水。③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小说并未交待亮堂是否取回城胆,而是在他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读者可以对结尾进行合理猜想。(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的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