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者》阅读答案-王愿坚说的结尾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的形象,题目却为“普通劳动者
导语: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劳动场景的刻画生动传神,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这一场景令将军十分激动,并为将军回忆昔日的战斗生活埋下了伏笔。
B.小李初见将军时便向他开玩笑,说明小李并不知道他是将军,可以推知将军形象上较为朴素,没有刻意把自己与普通战士区别开来。
C.将军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沙土,以致伤口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叫苦叫累,文章最后小李选择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也是怕将军发现后拒绝。
D.当小李发现搭档是将军时,将军试图用善意的言行来打消小李的顾虑,如“嗨,你这小孩!"“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顺手轻轻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将将军过往的革命经历与劳动时的场景交叉呈现,有利于全面展现将军的形象。
B.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较为简短,且许多地方欲言又止,需要读者自行补白,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情感的直露。
C.小说既善于展现劳动、革命战争等宏观场景,也善于刻画各种细节,因此,小说呈现出富有气势又针脚绵密的面貌。
D.青年战士小李和分队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没有着墨于他们的肖像、心理等刻画,但他们对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
8.小说写了现实、回忆中的两次与暴风雨相关的场景,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的结尾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的形象,题目却为“普通劳动者”,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6.A(这个劳动场景并不是伏笔,这是小说的环境背景。)
7.D(小说中有对小李的心理刻画。)
8.①在人物形象方面,两次暴风雨中将军的表现始终如一,有利于塑造将军沉稳镇静、有领导力的形象。
②在叙事方面,现实中的暴风雨和回忆中的暴风雨及其场景描述,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使平淡的叙事有了强烈的波动。
③在情节方面,两次暴风雨作为典型环境,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推动了分队长认出将军、小李被将军感动等后续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将军本身既是革命英雄,又是普通劳动者,集双重身份于一身。
②题目“普通劳动者”可以包含将军这位革命英雄在内。小说不仅塑造出了将军这个典型人物形象,也歌颂了广大普通劳动者。
③革命英雄和普通劳动者相互映衬,使将军革命时期奋斗者、新时代建设者的形象更加立体。(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