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风清骨峻”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基于文学作品两大构成要素“情”与“辞”的

“风清骨峻”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基于文学作品两大构成要素“情”与“辞”的

导语:

  综上所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放眼当下,面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改编自董晨《“风清骨峻”的当代意义》)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与“辞”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构成要素,而“风清骨峻”则是对“情”与“辞”内质美的具体要求。

  B.风骨是运用文采的基础,文采又对风骨起润饰作用,好的作品中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C.在当代中国,推崇具有“骨峻”的审美旨趣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

  D.传承并创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有助于我们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清新爽朗、真切动人”,具有内质美,真正达到了“风清骨峻”的美学要求。

  B.文学作品要达到文辞运用的美学要求,除了注重辞藻、语言流畅,还要做到精约峻拔,气势刚健有力。

  C.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之效,需要创作者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自然融入到其文学作品中。

  D.“风清骨峻”的审美观,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根据内容,下列不能体现“风骨”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南朝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B.唐代戴叔伦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C.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评苏、辛词:“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

  D.清代陈廷焯评岳飞《满江红》:“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4.请简要分析二的论证特点。(4分)

  5.两则都谈到“风清骨峻”,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C(“推崇具有‘骨峻’的审美旨趣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错,根据二“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是推崇文学作品“风清”的审美旨趣。)

  2.A(“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清新爽朗、真切动人’”错,不是刘勰认为,原文是我们把“风清”解释为“情感表达清新爽朗、真切动人”。)

  3.B(“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评价的是苏轼、辛弃疾的“至情至性”的品性和作品“潇洒卓荦”的特点,不能体现作品“风骨”。)

  4.①论证结构上,二为分总式,先具体分析“风清骨峻”说在文学作品上的体现并对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最后总结传承与创新“风清骨峻”说对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关键作用;②论证方法上,二主要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论证有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密而又鲜明生动。(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一侧重于阐释“风清骨峻”说的内涵特点,并指出好的作品应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或:内质美与外形美的和谐统一);②二侧重于分析“风清骨峻”说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强调我们要把“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运用到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来,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分,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