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一:“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

一:“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

导语: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信任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朱光潜《美感与联想》(有删减)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透着黄色,在触觉上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B.“木叶”与“落叶”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而“木叶”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正好就是《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C.大多数情境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

  D.联想则易使心思由孤立绝缘的美感意象上面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去,从这个意义来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与二都引用了诗词阐述观点,比较而言一所引诗例更丰富。

  B.不同人、不同时境联想的线索可能不一样,由此可知联想散漫飘忽的特点。

  C.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因此联想有助完善美感。

  D.我们在审美时,应聚精会神于意象本身,否则可能会减少它所引起的美感。

  3.根据二的观点,下列诗句中产生联想的原因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3分)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D.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请概括一中“木叶”的艺术形象特征。(4分)

  5.请用二的观点解释一中林庚对“木”的联想为何没有妨碍美感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