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
导语:
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
(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元杂剧中出现的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表明我国的戏曲音乐已形成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
C.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
D.《桃花女》颇具研究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杂剧涉及的题材广泛,所写的内容可以大到君臣之间,也可以小到邻里之间,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
C.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说明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D.元杂剧《窦娥冤》和《盆儿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情节都较为曲折,跌宕起伏。
3.结合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B.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
C.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的人物内心情感。
D.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
4.请简要分析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对此简要分析。(4分)
答
1.D【解析】“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错误。根据原文“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可知,桃花女的胜利是下层世俗文化得胜,并没有体现打破精英文化的垄断。
2.D【解析】A.“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错误,原文是说“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广泛性上”。B.“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错误,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C.“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是“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只是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不能说蒙古族文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3.A【解析】A.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B.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宋金杂剧的影响。C.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D.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B、C、D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
4.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