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
导语:
《红楼梦》描写的客观性又不是“冷”的,它是“热”的。或者说它的描写又是最主观的,因为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诗情画意的审美体验,充分地艺术地渗透进对生活的描写中,形成了“冷眼深情”的艺术特征。或者说,作者对描写素材进行了熔铸和提炼,加以审美化和诗化,似乎每一回都留下了曹雪芹诗人的体温,灌注了他的心血,让人感受到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生气勃勃的,趣味盎然的,读者不能不为他的描写所感染和感动。诚如作者自己所云:“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字字是血”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
最客观又最主观,在《红楼梦》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冷眼深情般的艺术悖论,正是这艺术悖论,使《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既超越了客观的世界,又超越了主观的世界,真正寻找到艺术的世界。
(摘编自童庆炳《〈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在清代佛学盛行、百姓深受佛教影响的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B.《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不仅宝黛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祸也在变。
C.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变化符合《易经》的观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
D.曹雪芹客观地对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表露好恶,充分表现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有情世界中,缘分和情谊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情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B.只有达到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达到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C.《红楼梦》对生活的描写,不仅丰富、辽阔,而且忠实,主客观描写被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D.《红楼梦》的描写是“热”的,是最主观的,是因为曹雪芹将审美体验渗透进作品中。
3.下列选项,更侧重“客观性的描写”的一项是( )(3分)
A.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4.一和二的行文脉络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简要分析。(4分)
5.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楼梦》,请结合一的观点,对这段文字进行简要分析。(4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答
1.B(“《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变化无常的”错误,应该是“《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是变化无常的”)
2.B(“只有达到了……才能达到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错误,应该是“必须舍弃了……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3.C(A项,说庞大的战船像一根羽毛一样轻,是主观性的描写。B项,“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都是写心理感受,是主观性的描写。D项,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斟酒,把天地万物当作宾客,是主观性的描写。C项,更侧重客观性的描写,没有明显的主观性的描写)
4.①一采用了总—分结构。首段总领全文,指出“《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然后分别从变化无常的世界、有情世界、虚空世界三个方面加以阐释。②二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即“《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大突破之一在于它把客观性的描写和主观性的描写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分别从“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概括。(每点2分)
5.①这段文字体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花、惜花的感情。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他们对花的怜惜,体现了《红楼梦》的艺术美感,也体现出有情世界。②“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即便是高雅脱俗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不能舍弃“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每点2分,若能从“变化无穷的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得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