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语: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古汉字有两种构造:描摹原生形体、根据已有形体的语言意义孳生新形体。
B.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以及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都是由古文字奠定的。
C.汉字书法艺术是人们在书写演变过程中超越实用功能追求装饰性和艺术性而诞生的。
D.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汉字历经数千载依然传承使用,其它古文字和古文献已经消失。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B.“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自实施以来,致力于海外古籍调查整理项目,实现海外古籍的数字化回归,推动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互鉴。
C.《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为殷墟保护提供支撑,建立起公安、内保、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打造“大保护”格局。
D.清华大学陈楠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字绘”的研究与创作,甲骨文表情包的推广,使甲骨文研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4.古文字学因其研究资料获取困难、知识创新缓慢,而逐渐成为一门“冷门绝学”,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请结合二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一,分析“国”字的构成及演变体现了怎样的智慧之光?(6分)
“国”字最初是“戈”下有一个“口”,“戈”寓意武力、军队.“口”指人口、百姓。后在“口”下加“一”,表示土地;再后用一个大“口”围住.表示四方疆域;最后简化为“国”字。基本演变如下图:
汉字:【国】字演变 字源演变
答
1. 【答案】C【解析】本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实现知识与文明突破时空有效交流和互鉴”错误。从二第一段原文“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导致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来看,“知识与文明突破时空有效交流和互鉴"只是可能性。故选C.
2. 【答案】D【解析】本顾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项“古文献已经消失”错误。从原文"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中国文字与古代文献是传承和传播中华古典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信息资源库"来看,"古文献"没有消失,仍有遗存。故选D
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A.符合二“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的观点。
B.符合二“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的观点。
C.是从法律层面保障古文字研究,与二观点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