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阅读答案
导语:
C.“我”写字作文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大脑和手指,生活能够自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D.“我”的作品能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和念想的真诚。
20.清朝袁枚有一首小诗《苔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文结尾也提到了牡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案:
16.当年娘让我去上学,村里让我当老师,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儿子的鼓励,大家的鼓励指点等。
17.曾经认为十分痛苦难熬的事情,写出来就会内心释然;而留在心里的美好的事情总会让人感到安慰。
18.借物喻人,表面指萋萋毛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深层含义是指勤奋努力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含蓄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形象生动,画龙点睛,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9.C
20.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能有力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主题。本文把萋萋毛与牡丹花作对比,突出了只要努力就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主题。
【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自己的读书写作经历:10岁时,父亲病逝,但还能上学;16岁时,参加中考但没被录取;20岁时,到村小教书,同孩子们一起学习;24岁后,成家育儿,放弃读书;多年后,陪伴孙女,重拾书本;近年来,提笔写作,重启人生。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事,层次清晰,语言朴实平易,如话家常,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解答】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我常想,如果当年娘不让我去上学,如果村里不让我当老师,如果不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如果不是儿子鼓励我继续写,如果不是大家鼓励指点我,就不会有这些文字”可知,“我”能够写成小书《生命花》的原因有:当年娘让我去上学,村里让我当老师,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儿子的鼓励,大家的鼓励指点等。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根据上文“不少事几十年后再端详,苦的淡了,好的存了”可知,“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一句中“放下”的是“苦”,即指经历的苦难及一些不好的事情,如“16岁我参加初中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分数考得挺好,可惜按当年规定,年龄超了,没能录取”;得到“安慰”的是“好”,即指一切美好的记忆,如“我和孙女一起看书,由此又开始提笔写字……这让我很高兴、很充实,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等。所以这句话可理解为多年以后,曾经认为十分痛苦难熬的事情,写出来就会内心释然;而留在心里的美好的事情总会让人感到安慰。
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萋萋毛,又名小蓟。这种野菜极常见极普通,它的叶子满身全是刺,嫩时刺软,可以做菜。叶子的汁还可以止血。它开出的小花,也蛮漂亮”“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可知,“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表层含义指萋萋毛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根据本文所写的“我”的读书写作经历可知,标题的深层含义是指勤奋努力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借物喻人,形象地揭示文章主旨:人生不要害怕千辛万苦,只要希望在,美好就在。在表达效果上:新颖别致,富有内涵,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BD.正确;
C.有误,与“写字作文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手指灵活度。自己生活自理,活得有质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也是福气”表述不一致。
故选:C。
20.本题考查对比的方法及作用。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把苔花与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苔花珍惜生命、勇敢绽放的特点;本文“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一句,把萋萋毛与牡丹花作对比,突出了只要努力就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