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阅读答案-巴金

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阅读答案-巴金

导语:

  祥,孩子,你今天失望了,你不曾得到你梦想的新皮鞋。想见你含了眼泪纠缠着母亲的样子,我差不多也要流泪了。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就突然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祥,孩子,你绝不会知道,二十多年前在这个家里也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寂寞地度过他的生日,那个孩子就是你的父亲。那一天,我也曾像你今天这样焦急地盼望新皮鞋。不幸的是,新皮鞋不来,我的父亲也就在那天消失了。

  这也许是一个悲剧罢:当我写上面的文章,也就是在回忆里找寻我父亲的面影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我是借用你的笔来写我自己。

  我的父亲说过:“为了公道,把最宝贵的东西也贡献了出来。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的一个。"现在又轮到我来重说他的话了。这“为了公道"就像是一种遗传病,我祖父为了这个病死了,我父亲为了这个病死了。孩子,我也许还要把它传给你,而且你也许还会传下去。

  祥,孩子,我不知道你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了解我,像我如今了解我父亲那样,但是我担心我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了。我现在写下这些话,希望将来你可以从我的遗物里面找到它,它会作为我的遗言,告诉你关于我的一切。

  现在我的话快写完了。周围是静悄悄的,你也许在梦里会看见父亲买了新皮鞋回来罢。历史似乎是循环的,但是,孩子,我们应该把历史改造了。

  孩子,去罢,你长大起来,你去,去把历史改造过来。用你曾祖的血,用你祖父的血,用你父亲的血,用你自己的血去改造历史罢。

  1933年秋在北平(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为了让孩子祥能更快地理解自己,减轻孩子感情上的痛苦,鼓励他走上革命道路,所以给他留下这篇回忆和遗书。

  B.当有革命同志要到家来谈事情时,父亲便让母亲打发“我”去睡觉,这既出于父亲不想让儿子担惊受怕,也出于革命的秘密性质。

  C.对于父亲所从事的革命工作,“我”的母亲时而顺从配合,时而哭泣反对,真实表现出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对待革命动摇不定的态度。

  D.“我”的父亲与《党费》中的黄新有相似之处,父亲为"公道"而献身和黄新为掩护同志而牺牲,都是坚定革命信仰的体现。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以"打秋千"比喻年月的流逝,接着交代"我"已由孩子成长为中年人,这样的开篇使后文的故事讲述具有回忆特征。

  B.父亲的神情变得忧郁、阴沉,母亲时常偷偷地流泪,以及无缘无故地搬家,侧面体现了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复杂与危险。

  C.两代革命人都答应自己孩子八岁生日时给孩子买一双皮鞋,并且都没有买成,这样的情节安排,用以强化故事的内涵。

  D.文本第一部分是以孩子的眼睛看父亲,第二部分则是以父亲的眼光看孩子,叙述视角由有限转为全知,增强了小说的内在张力和深度。

  3.文本第一部分在故事的讲述中大量穿插“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4.文本第二部分是“我”给儿子祥留下的遗书,有人评价它“诗情与理性相交融”,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D

  (3)①用儿童的困惑和不理解来反衬成人世界,强化父母亲为革命而付出的艰辛。②刻画了父亲丰富立体的形象。父亲既是一个爱“我”的人,也是一个勇于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

  (4)①这一部分既表达了深沉婉转的爱子之情,又含有一个革命者英勇无畏、献身革命的精神,充满着悲壮的诗情。②遗书向儿子传达了自己对革命的思考,表明中国历史必须改造的革命历史观,闪耀着理性的光芒。③爱子深情的表达和对革命事业的理性思考相结合,使得这篇遗书既充满感情的力量,又展示出思想的深度,呈现出独特美感。

  【解答】

  (1)C.“对待革命动摇不定的态度”错误,母亲的态度是担惊受怕,是对亲人的担心牵挂,而不是“动摇不定”。

  故选:C。

  (2)D.“叙述视角由有限转为全知”错误,虽然随着“我”人到中年,了解了当年父亲的革命事业,并把革命的事情以遗书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祥,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的叙述视角变为全知,整个小说一直是以有限视角在进行叙述,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