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佃永《大地的“木头腿儿”》阅读答案
导语:
②老牛是爹娘精神品质的折射。爹娘不肯放弃那点薄田,说“爹娘觉得,他们还拉得动家里的生活,而且,在地里,他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老牛拉着车,拉着爹娘在家与地里往返,已经成了习惯,慢慢悠悠,却气定神闲”;老牛的脾性和爹娘很像,“老牛性情温和,走路是慢了些,却不会动不动就尥蹶子发疯,这正适合爹娘的性情”;老牛没有挨过打,“爹也有一条皮鞭,就放在车上,有时候也扬起来,但那鞭子只形同于犁地碾场、爬坡上梁需要奋力的指挥棒,从没有落到过老牛身上”。文中老牛性情温和,倾力劳作,坚韧隐忍,与爹娘惺惺相惜,互为支撑,折射出爹娘勤劳善良、宽厚坚忍的精神品质。
③老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老牛和爹之间已经超越了人与牛的一般感情,他们有着某种莫名的默契,“只要看到爹扬起鞭子,便倾尽全力。甚至,从爹坐在车辕上的声音和动作里也能感受他的松弛与紧张,慢悠悠或者急匆匆地把他们拉到地头,甚至更远的地方”,而爹对老牛很好,即使老牛受惊让爹的腿受了伤,爹也不忍心打它,“铡草的时候,把莜麦秸铡得碎碎的,又怕带了土,喂给老牛的时候都要用筛子过一下。牛吃不下,他也吃不下”“万物有灵,老牛拉着车,拉着爹娘在家与地里往返,已经成了习惯,慢慢悠悠,却气定神闲,爹知道老牛的好,每天晚上,他总是先把老牛妥妥地安顿好,才躺在炕上,让僵硬的腿脚舒缓过来”;卖牛之前,“爹早早起来,给它吃饱喝足,又给它全身擦了一遍,让它的皮毛看上去更柔顺些”。万物皆有灵性,农人和老牛的相互体恤、相互支撑表现了中国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