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网络文学渗透了来自中国历史的想象。历史足够厚重包容,又充满待解的谜题

网络文学渗透了来自中国历史的想象。历史足够厚重包容,又充满待解的谜题

导语:

  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视野和美学呈现都有其当代性,然而,无论有什么变化,它们还都是在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中创化与前行。一是在阅读最大化中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虽然运作的手段和表现的空间都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但大众文学的性质不变。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了很多外来大众文化的影响,例如欧美奇幻小说的魔戒文化、日本动漫的虚拟文化等。这些外来文化增强了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给小说的文化设定和人格表现增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但是中国网络文学有一种底线原则,那就是最终的是非判断一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人格标准,国家意识、道德伦理评判着人物的善恶是非,即使是在那些想象力非凡的架空历史小说中,那些极度的个人欲望追求者都难善终,例如江南等人的“九州系列”、猫腻的《庆余年》等小说。同样,即使是在那些魔戒气息浓厚的灵异空间中,中国的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还是人的生命意识最高境界,无论是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中的斗气,还是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中的斗魂,都是如此。三是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中国网络文学叙事形态有着多方面的呈现,游戏话语、动漫呈现、影视形象等都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无论叙事形态多么多样,中国网络文学一定是类型化表述。早期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依据中国现当代纸质通俗文学而设定,例如武侠小说、悬疑小说、都市小说等。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其类型快速裂变,以致眼花缭乱。中国网络文学发生在媒介传播如此发达、信息交流如此便利的当下,多样的文化观念的接受和多样的美学形态的交融势成必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优秀作家们能够将这些多样性纳入中国文学的审美传统中,并能够有逻辑性地使其融为一体地呈现出来,这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中国通俗小说的系列之中。

  (摘编自汤哲声《中国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经典化路径》)

  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甄嬛传》以名著为模板向经典致敬,“些许认得几个字”等语句直接受到了《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影响。

  B. 网络小说将过往和当下,宏大历史和个人情绪结合起来。借新的技术方法和诠释角度,将历史故事转变为确定的知识。

  C. 网络小说只有依据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创作。体现“通俗”“关风”的特点,才能被中国大众最大化的美学性接受。

  D. 网络小说以儒家文化为人格标准,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人的生命意识最高境界,将能够完全消除海外大众文化的影响。

  2. 根据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通俗小说的美学传统如果得到有效传承,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有促进作用。

  B. 网络小说的创作目的是在阅读最大化中获取经济利益,其作品的社会效应被忽视。

  C. 中国网络文学接受外来文化影响,但仍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判断是非的底线原则。

  D. 中国网络文学必须走类型化表述的道路,在经历快速裂变之后,其类型非常丰富。

  3. 下列对一和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并在论述古典文本对作家的影响时运用对比论证手法。

  B. 二以《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优秀作品为例,阐释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

  C. 一中“第一桶金”“开挂”等词语的运用,使论述语言在严谨中又显鲜活生动。

  D. 二第二段着重论述了中国网络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叙事模式等方面,重点突出。

  4. 一和二都谈到“中国网络文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谈谈你的认识。

  5. 创作小组准备创作一部反向穿越小说,幻想廉颇、苏武、岳飞等人来到今天的世界。请结合,简要分析写作时应当注意的主要事项。

  【答案】

  1. 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网络小说《甄嬛传》以名著为模板”错,《甄嬛传》并非“以名著为模板”,而是“网络文学却从不避讳直接利用经典”的例证;

  B.“将历史故事转变为确定的知识”错,原文是“将确定的知识转变为兴趣导向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