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凌波渡(节选)阅读答案-孙频

凌波渡(节选)阅读答案-孙频

导语:

  为了表示抗议,晚上三个男生卧聊的时候,他独自点起一个蜡烛头,躲在一顶昏黄的烛光的帐篷里看书,绝不参与他们的话题,不管是什么话题,他绝不进去,他们也别想进来。④三个男生聊着聊着就睡着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守着那团光秃秃的烛光,像打着一盏灯笼在旷野里踽踽独行。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人公一味地想通过诉苦的方式获得同情悲悯,来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如同踏在水面之上,不会心安,反映小说标题之义。

  B. 刘立林很能吃苦,在上大学后仍有种种表现,如背英语单词、卡着点回宿舍,但其内心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他的坚持更多是惯性使然。

  C. 小说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设置情节,十年只考一所大学,当乡长而苦读英语,荒诞而又真实,深得卡夫卡《变形记》手法之妙。

  D. 小说从大学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夜晚写起,借助舍友的视角来展现刘立林经历的独特,将人物的躁动不安以及自怜自伤等微妙心理刻画出来。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中“干净”是反语,意思是说你的内裤又脏又丑,劝他不要晾到外面去。

  B. 句子②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刘立林的讲述已了无新意,不能再引起舍友的兴趣。

  C. 句子③以动作、心理描摹,透露人物的敏感、冲动、过激,也表现其性格中脆弱的一面。

  D. 句子④借独守孤灯,形象地展现刘立林的孤独,他无法融入大众,只能踽踽独行。

  8. 刘立林讲自己的故事与《祝福》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颇为相似,请写出相似点。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执着·怪异·错位;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迷失。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

  6. B 7. D

  8. ①故事内容都是悲剧性的。刘立林讲自己奋斗考大学时的艰难困苦,祥林嫂讲自己失去亲人的悲惨遭遇。

  ②讲故事的心情是相似的。刘立林心情低落,自恋自伤,祥林嫂内心悲伤。

  ③讲故事的方式是相似的。都是反复讲,直到别人厌烦。

  9. 参考示例:

  ①主人公刘立林也许是怪异的,他比同学大很多,他贫穷、落后而不在意。他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背单词,他坚守着自己的内心而不去改变,别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怪异的存在。

  ②他与这个世界也有很多的错位。他祥林嫂似的不断加强这种感觉,仿佛在宣泄,也仿佛在找认同或同情。陷入了这种怪圈,还真让人可怜。他的错位在于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刘立林这个故事,用怪异、错位、不堪回首,也许不算太过分。

  ③但梦想的执着,也许意味着甘愿承受,正所谓涅槃,你需要浴火。吃苦,很明显不是个意味美好的词语,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当做苦呢?刘立林告诉了我们答案。吃苦,终究是有目标的,但这个目标究竟应该怎样设定?很多时候我们是盲目的,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成长终究需要执着。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B.“但其内心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他的坚持更多是惯性使然”曲解文意。由原文“刘立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他毕业后回了老家能做个多大的官”,当别人打击他时,他“刘立林脸都没朝着说话的人多看一眼,只对着窗外冷冷一笑”,可见他的坚持是有目标的。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

  D.“他无法融入大众,只能踽踽独行”理解错误。由原文“为了表示抗议,晚上三个男生卧聊的时候,他独自点起一个蜡烛头,躲在一顶昏黄的烛光的帐篷里看书”,可见他并非“无法”,而是执着。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情节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刘立林讲自己的故事与《祝福》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的相似点。

  可以从故事的内容、讲故事的心情和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效果上分析。

  刘立林讲自己考大学的艰难经历,住地下室,吃馒头,边打工养家边复习;祥林嫂讲自己失去孩子的事情,可见故事内容都是悲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