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停战令后(节选)魏巍 文本二: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的六小时 王一鸣
导语: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一第一段用“最繁华”“最热闹”等词语交代签字仪式给小村庄增添了光彩和生机, 也暗示板门店将被载人史册。
B. 文本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战斗英雄郭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突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C. 文本二中“放心吧,能炸着我彭德怀的弹还没造出来呢。走,走,到前沿阵地去看看,去看看我们的英雄们”,既展现了在恶劣环境下彭总对士兵的关心,也展现了彭总作为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D. 两个文本通过写彭总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都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让读者明白了胜利的来之不易。
8. 上世纪80年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在回顾自己对于革命文学的创作时,特别提到在作品中创作的“看见如英雄般伟大的小人小事”, 希望借此表达“自己肚里火似的东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请结合文本一,探究本文作者魏巍是如何通过塑造“小人物”来实现如上的创作意图的。(6分)
9. 两个文本都写了彭总在朝鲜战场吃饭的场景,但文本文体不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
7.答案:
B。“正面描写”分析错误。
8.答案:
①志愿者战士既是英雄,又是平凡的小人物。通过动作、语言等正面、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展现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勇敢行为。如郭祥负伤断腿后还在指挥战斗,杨春希望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牺牲的不知名的战士等。
②通过凸显战争状态下中国军人的勇敢无畏,对国家热爱、对敌人憎恨的强烈感情,表达了作者如火一般对志愿军的崇敬、对侵略者愤怒控诉的强烈情感。
③通过志愿军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的品质来表现国家的伟大,探索民族力量的来源。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
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重在艺术性。如通过人物对话,尤其是对战斗英雄郭祥的评价,展现了彭总的英雄品质;文本二是回忆录,作为记实作品,讲究真实。
②文本一通过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式写吃饭场景,叙述详细,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回忆为基础表现午餐场景,叙述简约,无人物对话,语言平实简洁。
③文本一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还通过不同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彭总生活俭朴,不讲排场。文本二只是简单地表现了彭总对午餐的满意。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