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十三不靠阅读答案-冯骥才

十三不靠阅读答案-冯骥才

导语:

  曾有人问他的不靠是哪十三个?他指指横幅左边,有一行指甲大小的字写的边款:

  “吾所不靠乃权贵、名人、大户、混混、家产、亲戚、朋友、女人、小恩小惠、坑人骗人、送字迷画、卖字卖画以及拼命是也。”

  对于他,最要紧还是最后三样。

  这人活到民国十一年才死掉,死前七天,似乎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把书斋中所有字画,还有他用了一辈子的鸡毫笔一把火烧掉。

  (节选自《俗世奇人全本》,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汪无奇虽作画工具与众不同,但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偏爱安道一的隶书,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

  B.汪无奇造笔卖笔是本业,书画只为自娱,从没想过要靠写字作画获取利益。他的“十三不靠”表现了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C.小说结尾写汪无奇死的具体年代和死前烧毁书斋中所有字画和鸡毫笔,既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也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D.孟解元带京城来客来访时对汪无奇所作的解释,目的是打消汪无奇的顾虑,说明孟解元对汪无奇不喜与生人交往、对生人存有戒心是了解的。

  2.小说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3.对于汪无奇独特、精湛的书画技艺,小说没有用过多笔墨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错,根据原文“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可知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应该意在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人。

  2.①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并引出后面“十三不靠”的情节;

  ②塑造人物形象:拒绝金条、撕毁书画表现出汪无奇的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

  ③揭示主旨:这个情节意在通过人物的生命态度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情节方面:文中写道“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后文又写道“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汪无奇写“十三不靠”的情节是受上文事件的影响,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作用。

  人物方面:“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唰唰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这段文字刻画了汪无奇拒绝金条、撕毁书画的形象,表现了汪无奇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品质。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旨方面:汪无奇写字作画技艺极高,但是他却拒绝了京城来客的金条,撕碎了画作,认为他们侮辱了自己,表现了汪无奇不以卖字卖画为生,不拼命追求名利的特点,体现了汪无奇的文人风骨,突出了小说赞扬淡泊名利的文人风骨的主题。所以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了突出主旨的作用。

  3.①通过人物作画的工具。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显示书画技艺的独特。

  ②通过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如“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表现出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

  ③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如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侧面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