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社戏知识点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社戏知识点

导语: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向午:将近中午。

  四、文章结构

  社戏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3):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做铺垫。

  第二部分(4~30):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31~40):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五、课后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铗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解词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社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3.第1段中与加粗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第3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

  4.上文开头摘写“清香”“水气”“月色”,这三者实际已融为了一体,为什么要分成两句来写?谈谈你的看法。

  5.用简洁的语言为上文拟一个小标题,要求能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三个要素,字数不超过8个。

  答案:

  1.(1)隐隐约约 (2)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2.D

  3.似乎、真

  4.前句是从嗅觉和触觉的角度写,后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

  5.月夜行船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