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新五代史・霍彦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霍彦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28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霍彦威,字子重,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日李绍真。明年,徒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日:“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刽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镔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B.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C.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D.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占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C.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2)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5.A(河上就指黄河边。)

  6.C(说霍彦威靠着淳于晏的帮助学会了礼节,于文无据。)

  7.(1)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垂原宥”、“合势”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伏诛”、“驰骑”、“报”各1分,句子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