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②会当凌绝顶
2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的特点。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3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35.远望的句子是( )
36.近望的句子是( )
37.细望的句子是( )
38.表明愿望的句子是( )
39.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 )
40.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1.《望岳》中(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2.《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3.《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5.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参考答案】
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
上一页[1]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4.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5.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6.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B
10.D
11.D
12.B
13.巍峨(高大)
14.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5.“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16.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7.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