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华佗传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
阅读练习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通瘥,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逮捕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是( )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郡守送来的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给郡守,并且留下一封辱骂郡守的信之后自己就偷偷溜掉了。最后那郡守被激怒了,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5分)
②荀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A(辟应解释为征召)
5.D
6.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
7.(10分)
①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当,应,壮:灸的次数。实词各1分,语意2分)
②荀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工 县 宥各1分,语意2分。)
【附】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一说他名叫敷。他到徐州地区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华佗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近百岁却面貌年轻。沛国的相陈硅举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华佗都不去就任。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疗疾病,配合汤药不过只用数种药物,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不用再去称量,煮熟便喝,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华佗离开后,病人的病就好了。如果应当灸治,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温灸七八次,病也就应手消除。如果应当用针治,也不过一两处,下针时说:感觉到针刺延伸到了某处,就告诉我。病者说已到,于是华佗应声就拔出针,病也很快好了。如果病集结在身体的内部,针药都不能到达,应当剖开割除的,就饮用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失去知觉,于是开刀切除患处。病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的患病部分,清洗肠子,缝合腹部用膏药敷上,四五日,病愈,不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月之内,伤口就愈合复原了。
华佗走在路中,看见一个人患了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但咽不下,他的家人用车载着他想要去就医。华佗听见了病人的呻吟,停下车过去看,告诉病人说:刚才路边有个卖饼的,向他取三升的蒜泥大醋喝下去,病就应当除去了。家人就依着华佗说的做了,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虫子。后来病人把虫子悬挂在车旁,去拜访华佗。当时华佗还没回来,有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来访的人,孩子们互相说道:好像是遇到了我们的祖公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者向前进来坐下,看见华佗的北边墙上悬挂了大约十多条这样的虫子标本。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闷,面红吃不下饭。华佗为他切脉说:太守您胃中有数升虫子,将要形成腹内的毒疮,是吃生鱼生肉所造成的。就做了二升汤药,先服下一升,过一会儿再全服完。一顿饭的功夫,吐出了三升左右的小虫,头是红的,都能活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的模样。苦痛的症状便消失了。华佗说:这病三年后将发作,遇到良医才可救活。后来依照到了华佗说的期限,病果然发作,发作时华佗不在,如华佗所说,陈登得不到救治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