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刘知几传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宰相宋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参考答案
4.A 5.D 6.B
7、(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 长偃蹇罢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2)宰相宋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 质辩阿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参考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