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清史稿・何师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何师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26

导语: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殉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者。

  (2)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答案:

  4.B

  5.D

  6.A

  7.(1)第二年,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皇帝让他看孔毓弹劾他的奏章,弹劾中也涉及了何师俭,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的。(2)升任按察使之后,多次查清疑难案件。有故意陷害别人的官吏,也必定按法律惩办他们,即使显要权贵亲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纵。

  【解析】

  4.试题分析: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中的“进剿未有定期(“不如”表转折断开)何如听其至肃(并列成分)释所载而后供役(主语变化)军前得人与货(并列)亦省刍荛解送之烦(主语转换)是获两利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明年”“示”“擢”“数”徇”等实词和定语后置句和判断句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通过捐财物在康熙六十年被选任为兵部员外郎。他工作勤恳,经常几个月都不出官府。雍正元年,升职为广西右江道佥事,兵部又奏请让他留任了一年,世宗皇帝使命他升官衔留在兵部作事,并赐给他人参、貂皮。何师俭因为严格执行拒收贿赂,得罪了显要人物,被诬告是因为想逃避广西的瘴气故意留在兵部不走。侍郎李绂说:“如何部里各司官员都不值钱,有才干的人尤其劳累不堪,如果能外任为官,大家都争着去,更何况部里监司呢?”一年期满后,又请求留任,又被加授按察司副使官衔。司里的疏书奏章都出自他手,别的部门有难以处理的事有时也交给他办。

  雍正三年,外任为江南驿盐道副使,皇帝召他面见对谈,勉励他保持操行,又赐他人参、貂皮,准他直接上书谈事。雍正四年,调任为广东粮驿道副使。那年广东遭受大灾,何师俭用存留的五万石米粮供作应急粮饷,约束所属官吏暂缓征服税赋。有人担心擅自作主会犯错获罪,何师俭说:“先请示下来再施行,老百姓就要困苦不堪了。”总督孔毓与巡抚杨文乾相敌视,因为何师俭任盐法道,都想拉拢何师俭做为自己的助力。杨文乾怀疑何师俭是孔毓的同党,就令何师俭买铜,打算让他陷入赔钱的困境。第二年,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皇帝让他看孔毓弹劾他的奏章,弹劾中也涉及了何师俭,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的。(他就推荐)让何师俭担任按察使,孔毓又怀疑何师俭亲近杨文乾。等到杨文乾去世,孔毓便弹劾何师俭违反禁令开矿,侵扰铜价。第二年,代理巡抚的傅泰会审之后,事情才真情大白。皇上知道何师俭无罪,便命他前往陕西辅佐,管理军需。

  何师俭在兵部,熟悉了各边境地区的形势和重点、战与守的分寸、粮饷供应的缓急。到凉州之后,每次开会议事,指点事务就像做习惯了的一样,总督查郎阿很看重他。让他代理凉庄道参政。军队经过凉州,传达下来的公文让他们到肃州领取饷银。两边路途遥远,何师俭就用凉州所存的银两先支付军需,使军队行动不缺粮饷。有一天行军公文过往好几遍,何师俭想到肯定有新军队调动过来,就(提前)支好帐逢等着。不久果然是这样。肃州军队将要行经此地,送来急信要求截住、征用沿途公家和私人的骡马牲畜,地方官和百姓都人心惶惶。何师俭说:“这路上的官员商人都是赶往肃州的,如果官员困在路上,货物丢在途中,都对军队行动不利。进军剿匪还没有定期,不如让他们都先到肃州,放下人员、货物之后再供军队役使?军方得到了人员和货物,也省去了交接押运的麻烦,两方面各得便利。文书说得虽严,我来承担这个责任。”就这样官员商旅都安心了,军事也没有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