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袁盎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答案:
4.D
5.B
6.D
7.
(1)过了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道歉。
(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一个受过刀锯之刑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句中共有三个人物(“绛侯”“社稷臣”“诸吕”),两个官名(“社稷臣”“太尉”);句中动词有“用事、擅相王、主兵柄”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对称句“主在与在/主亡与亡”与“主兵柄/弗能正”这两句。“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这样的难句留在最后断。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即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可采取课内常识回顾法来判断对错。B项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彰其功绩,称为谥或谥号”中的“表彰其功绩”错,应为“褒贬善恶”。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关注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大方面的常识要勤于梳理记忆。高考一般考查课本里学过或涉及的文化常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注解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这样才能从容应试。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赵概在洪州任上,终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时间错位,原文是“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是升任直集贤院后的事,而非洪州任上。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了事件与时间的双重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