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后汉书・刘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刘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25

导语: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拜议郎,矩乃举孝廉。

  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在县四年,以母忧去官。

  后太尉胡广举矩贤良方正,四迁为尚书令。矩性亮直,不能谐附贵势,以是失大将军梁冀意,出为常山相,以疾去官。时冀妻兄孙祉为沛相,矩惧为所害,不敢还乡里,乃投彭城友人家。岁余,冀意少悟,乃止。补从事中郎,复为尚书令,迁宗正、太常。

  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太尉。琼复为司空,矩与琼及司徒种同心辅政,号为贤相。时,连有灾异,司隶校尉以劾三公。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以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帝不省,竟以蛮夷反叛免。后复拜太中大夫。

  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矩再为上公,所辟召皆名儒宿德不与州郡交通顺辞默谏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因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

  B.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

  C.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

  D.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

  B.母忧,母亲去世。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

  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乞骸骨,古时指人客死他乡,请求 把遗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矩在任雍丘县令时,用礼教方式教化当地民众,效果卓越,民众有争论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亲自教导。

  B.刘矩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忤逆了大将军梁冀的心愿,被贬了官,后来又被大将军梁冀彻底撤了职。

  C.刘矩与黄琼等三人一起辅政,天下屡屡发生灾祸,三人因此遭受弹劾,皇上也不省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罢免了刘矩。

  D.刘矩少年就注重个人操守,做官后尽职尽责,颇有政绩,但最终还是因不与权贵交往,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归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

  ②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且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

答案:

  4.A

  5.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文本“因乞骸骨……卒于家”表述顺序可看出错误。

  6.B“彻底撤职”理解错误,文本表述是刘矩先被贬官,其后自己“以疾去官”。

  7.①译文: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动醒悟而自我改正。(考察点:其,无,感悟,革)。

  ②译文:尚书朱穆向皇帝上书,称赞刘矩等人都是贤良的辅臣,并且说明殷汤、高宗不治罪臣下的高义。(考察:称,良,辅,罪。)

参考译文:

  刘矩,字叔方。他是沛国(当时汉朝郡国并行,这是一个封国的名字)萧县人。他的叔父刘光,在汉顺帝时官拜司徒。刘矩少年有很高的节气,认为叔叔刘辽还没入仕,所以回绝州郡官员(让他入仕)的命令。太尉朱宠、太傅桓焉称赞他的心意、合宜的行为。这就是他的叔叔刘辽被诸公所征召的原因,(刘辽被)授给议郎的管职,刘矩这才(同意)被举为孝廉。

  刘矩渐渐升迁为雍丘县令,他用礼教教化当地民众,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化而自我改正,民众有争执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当面训诫教导,刘矩认为怨恨愤怒这些事情可以忍受,没有必要去县衙告状,并让他们回去反省思考,那些诉讼的人都被他的做法感化,总是各自都放弃争执和诉讼回去了,有人在路上捡到东西,都会设法寻找失主,刘矩在雍丘县为官4年,后来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