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古诗词 >鹅湖寺和陆子寿阅读答案-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简要)”

鹅湖寺和陆子寿阅读答案-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简要)”

opp整理 | 日期:08-24

导语:

  鹅湖寺和陆子寿①

  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②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注】①淳熙二年,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哲学问题,因意见不同不欢而散,当时陆子寿曾作诗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路过鹅湖寺,陆子寿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本诗追和陆的前诗。②商量:斟酌,思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言彼“德义”可见谦逊,“关心”二字更见彼此情谊,出语质朴,言浅意长。

  B.陆子寿自抚州远道而来,一路奔波辛苦。前言自己出“寒谷”,后述子寿度“远岑”,以实情实境,补足“关心”之意。

  C.“却愁”写出了作者对与友人辩难无果的担忧,但他始终坚信,古今学者精神内涵是相通的,治学精神是没有区别的。

  D.这首论学律诗,虽然也有争辩情绪,但气态仪度均较和缓,有君子朋而不党、周而不比之致,颇得理学家诗歌的三味。

  16.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简要)”;陆氏兄弟则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无需在读书穷理方面枉费功夫。颈联中既有对陆子寿其人的称颂,亦隐含了作者对自己主张的坚持和对陆氏理论的非议,请简要分析。

  答

  15.C

  16.①两句称赞陆子寿旧学与新知都在不断讨论砥砺中严密和深化;

  ②斟酌旧学问,蓄养新知识,才能达到精深细密不浮躁的境界,正合作者“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之意;

  ③先获得知识而后“商量”“培养”,作者对求知悟得的体验和概括,隐含对陆氏“无需在读书穷理方面枉费功夫”的非议。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却愁’写出了作者对与友人辩难无果的担忧”错。“愁”,这里是反语。“却愁说到无言处”意思是说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本意是学术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注意旧有的,又要注意听取他人的,有并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和希望对方广采博览并接受自己的观点的含义。这两句是对陆子寿学术的称颂,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砥砺中深化和严密。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讲了在新与旧的问题上引申开来看,任何专业、事业其实都有继承旧有的优良,吸取新知的营养的基本原则,没有割断旧有联系而横空出世的事物。斟酌旧学问,蓄养新知识,才能达到精深细密不浮躁的境界,正合作者“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之意;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讲了先获得知识而后“商量”“培养”,为求知悟得的体验和概括,亦隐含了对陆氏“心即是理”空疏之学和对陆氏“无需在读书穷理方面枉费功夫”的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