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公孙龙子・迹府阅读练习及答案

公孙龙子・迹府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21

导语:

  B.孔子的后人孔穿对公孙龙非常仰慕,想拜他为师,但他成为公孙龙的弟子的前提条件是公孙龙必须放弃“白马异于马”这个观点。

  C.公孙龙提出的“白马异于马”的观点,无非是喜好 “士”的名称,但他却并能真正明白“士”的概念的类别。

  D.文章中孔穿借齐王与尹文的对话,取譬喻理,旨在说明公孙龙的“白马异于马”的学术观点的荒谬性,并阐明这个观点是不符合逻辑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之所以教穿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3分)

  (2)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4分)

  (3)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3分)

【答案】

  5.B

  6.D

  7.C

  8.C

  9.(1)先生用来教训我的东西,是有点像齐王对尹文所谈的那样。

  (2)哪里是个士人呢?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

  (3)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

  【解析】

  5.试题分析:B项,处:对待。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进行解答。D而:转折A之: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B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C即使;虽然。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