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钓鱼技巧
导语:
夏季是垂钓爱好者最喜欢的钓鱼季节,这时的气候适宜,无论对垂钓的人们,还是水中的鱼儿来讲,都是一个好的日子,那么夏季钓鱼有哪些技巧呢?
一、钓位:常言说“夏钓深”,经这几年的垂钓经历。我认为,应把夏天分为三个阶段对待,即:初夏、盛夏(三伏天)、夏未,再根据这三个阶段来选择钓位较为科学。
初夏的气温在10~25度之间,这时的鱼儿并不在深水活动,而是在中、浅层活动,水深在一米到两米之间,这就要求钓友们还继续像春天那样钓浅滩,不要急于钓深,池塘、湖泊钓中间,钓向阳,钓下风(钓逆风不钓顺风)。
二、配饵:初夏的窝料和饵料应掌握荤、素各半的比例来调配,如全部像春天那样用荤饵(如红虫、血虫、蚯蚓等),小鱼就会闹得你头昏脑胀、不知所措,如全部用素食,因水底的水还是有些冷,素饵窝发的慢,而鲤鱼、草鱼并未到活动高峰期,容易形成打窝半天不发,等窝发了,还没钓一会天又黑了,只好收竿。所以,建议在窝料中加一些红虫、虾粉或蚕蛹粉(也就是加些腥味),就能发得快一些,能给全天的垂钓争取到宝贵时间。
三、时间:初夏出钓最好早一点。一是可以先选个好钓位,二是饿了一夜的鱼儿一大早就急于用早餐,一到中午,行人、车辆在池塘边的路上来回走动,加之水温并不是很热,一般大些的鱼并不愿意冒险觅食,到下午5点后,行人、车辆少了,周围基本恢复了平静,水面上也没风了,它们才敢试探着到边上来找东西吃。所以,早、晚上鱼情况会好一些。如遇气温突然升高,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如天阴、下雨、中午就会好一些。
四、观漂、提竿:初夏鱼儿的觅食动作虽比冬、春稍大些,但还是比盛夏小得多,希望钓友们将鱼漂调低些(也就是继续钓灵敏),如见鱼漂向下一目或送一目,都要迅速起竿,如等拉黑到送高目都会耽误上鱼机会。如遇小鱼闹漂时,可以将鱼漂调高些(钓迟钝),在鱼漂上下运动中看力度,缓慢是小鱼,有力的下或快速上送是大鱼,应立即起竿。
五、注重钓草:注重钓草是指要注意和重视在钓场的浅水区(水深约1米). 生长有水草的草洞、草缝或密草旁选点垂钓.
六、注重钓早:注重钓早是指注意和重视早上垂钓. 为什么要注意在早上垂钓呢?其因主要有四:一是早上气温水温适宜. 空气新鲜. 环境幽静. 为垂钓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是在自然水域中野钓. 所钓的对象鱼主要是鲫鱼. 而鲫鱼的习惯一般是夜间休息. 白天觅食. 觅食活跃. 频繁咬钩; 三是一般到上午10时左右. 鱼儿已肚饱体乏. 进入休息时段. 很少问钩; 四是有时因天气变化. 上午10时左右至中午这一段时间. 水中溶氧不足. 致使鱼儿上浮. 不论是钓底或是钓浮. 都很难奏效.
七、注重钓滩:注重钓滩是指注意和重视 在水中的滩头选点垂钓. 当然. 滩头有深浅、大小和是否生长有水草之分. 实践证明. 鱼儿最喜欢光顾的是生长有一定水草. 水深浅适度和大小适中的滩头.
八、注重钓雨:注重钓雨是指注意和重视在微风细雨天出钓. 既要注重在微风细雨天出钓. 又要注重在钓场近岸而水深浅适宜的凸凹处、水草旁、滩头边选点垂钓. 这样. 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夏季钓鱼注意事项
根据天时变钓位
这里所指的天时. 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初仲夏和盛夏的节气时段. 二是一天中有早晚和中午之分. 初夏、钓者对钓位的选择宜近、宜浅. 一般离岸6-7米. 水深至少要在1. 5米以上. 仲夏盛夏烈日当空的中午时分. 水温迅速上升. 钓者就要顺应其变. 找深水处下竿. 不过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钓者又要钓近、钓浅.
根据鱼情变钓法
这里所指的鱼情. 主要是鱼的活动变化和水中藏鱼量的稀密. 鱼类栖息的泳层有上中层、和下底层水域之分. 可一旦受到水环境的超常影响使它们深感不适时. 各自就会产生一种后天性“上浮”或“下沉”的不同变化. 对此. 当鱼儿处于“下沉”时. 不管钓什么鱼. 钓者只能按水的深浅实施底钓. 反之. 要是鱼儿都在“上浮”. 钓者自然应采用“浮钓”. 但值得一提和必须注意的是:“上浮”. 会有上浮水层的高低差. 这种高低差别. 恰恰正是各种鱼类在不同泳层属性的反应. 所以. 钓者在浮钓时. 不能片面理解为所有上浮的鱼都是因缺氧所致而不去以鱼活动习性分水层高低. 至于“底钓”与“浮钓”的选择. 钓界前辈用几句谚语总结的“初夏田间麦黄须、河里鱼儿都歇底. 不管那里啥时钓. 下竿落钩要触泥. 盛夏中午气温高. 鱼类半水要浮钓. 早晚日淡又下沉. 钩随鱼儿莫钓‘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