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李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5分)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5分)
答案:
4【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要能正确翻译句子。本句的译文为: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另外要结合句式结构,如“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修贡赋/效珍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错,“夷”是对东方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夷、南蛮、西羌、北狄”的说法。本题错误比较明显,古诗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为西部少数民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6【答案】B(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错,原文: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由此可见,庄宗并没有对李严生气,而是对蜀国的做法很生气,于是决定伐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1)(5分)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怀”“怀之以德”“势”“一”,语意各计1分)
(2)(5分)众人都认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王衍怨李严极深,不应该去。(“以”“自”“始”“宜”,语意各计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严,幽州人,初名让坤。李严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艺,喜欢骑射,知书善辩。同光三年(925),出使蜀,对王衍讲唐兴复的盛况,音辞清楚响亮,蜀大臣们听了都做出肃然起敬的举动。王衍枢密使宋光嗣设宴招待李严,从容谈论中原的事情。李严回答说:“前年天子在邺宫称帝,从郓州到汴州,不到十天就安定天下,梁的降兵达三十万人,东到海,西到甘、凉,北边威震幽陵,南跨闽、岭,四方万里,没有不称臣的。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光嗣说:“荆、湖、吴越我不清楚,如凤翔是蜀的姻亲,这人反复无常,能相信吗?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能无后顾之忧吗?”李严说:“契丹的强盛,能超过伪梁吗?”光嗣说:“比梁差劣啊!”李严说:“唐灭梁如摧枯拉朽,况且比它还差劣呢!唐兵布满天下,发一镇之兵,可灭契丹。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古代王者都存而不论,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人听李严对答如流更加惊奇佩服。
那时,蜀国君臣昏庸政治黑暗,然而依靠天险自寻安乐,穷奢极侈。李严从蜀国回来,报告可以攻取的情报。起初,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充实后宫,然而,蜀的法律严禁奇货运出剑门关,不是奇货而运出的叫“入草物”,因此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只得金二百两、地毯、毛布一类的东西。庄宗听了,大怒说: “物归中国,叫‘入草’,王衍能避免当‘入草人’吗?”于是决定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