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16

导语:

  5.【文化常识】(3分)

  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 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 ;“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 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初”,译为“刚”“刚刚”,1分;“即”,译为“就”,1分;“罗织”,译为“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两个:一是“为……所”,被动句,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一是“恨甚”,应该译为“甚恨”,“非常忌恨(他)”)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