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宋史・宋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宋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16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宋史·宋庠传》)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单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私酿酒,邻人往捕之,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庠力争,卒抵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C.“河阳”中“河”专揩“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庠喜好读书,文学名闻天下。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善于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撰写过《补音》。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死罪;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时,他担责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原本宰相推荐他弟弟宋祁,但皇上一 向认可宋庠。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5分)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命题意图:本次文言文阅读选材、考点和命题方式完全仿照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孙傅传》,文段都选自《宋史》,传主为宋庠,宋庠为人忠厚,为官正直,是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字数630字。文言语段术语规范,故事性强,内容浅显。考点涉及断句、古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