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新唐书・姚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姚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12

导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汩。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

  【注释】①汩:扰乱。②袄:通“妖”③赊:远④:shan,疟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少倜傥,尚气节 尚:高尚

  B.由是进贤退不肖进:提拔

  c.昔刘聪除蝗不克克:成功

  D.因以无年年:收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姚崇务实和被皇帝倚重的一组是,

  .A崇奏决若流 B 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C 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 D唯独崇佐裁决

  杀虫救人,祸归于崇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大量军事文书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如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B.中宗朝,贵戚奏请度人出家为僧尼,弄虚作假,危害国计民生。姚崇向皇帝进言,全国审查僧徒,打击了借佛教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c.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

  D.对于国家大事,皇帝多向姚崇询问,姚崇深得信任,尽力辅佐皇帝,形成天下大治的局面。

答案:

  小题1:A(“尚”为“崇尚”)

  小题2:B(A组:“崇奏决若流”是说姚崇处理政事的能力强;“帝左右顾,不主其语”说的是皇帝对姚崇拿小事来烦自己很不高兴,因而不搭理他的话。B组:“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僧人泛滥,已经危害了国计民生,佛理就是要使百姓安宁:

  “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哪怕就是姚崇生病不能视事,每逢大事,也要派源乾曜去向姚崇咨询请教。符合题干要求。C组:“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也表现的是姚崇务实的精神,与被皇帝倚重无关。

  D组:“唯独崇佐裁决”是说别的宰相都因为皇帝的威严果断,或谦虚或畏惧,不敢做事情,只有姚崇辅佐皇帝处理政事,与“务实”无关;“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没有表现对姚崇的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