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桃花心木说课稿
导语: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方法】
1、启迪发现 引导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创设情境,鼓励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并指导学生通过深挖细读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最后借助赠书签活动达成生生、师生、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高年级要求学生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中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方案一: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方案二:如学生发现这一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许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许多奇怪之处。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