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教案说课稿
导语: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③出示钟面,教师调试,学生感知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个是1小时。小结1小时=60分。
④填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动画出示时针和分针一起走感知1小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在通过巩固练习落实所学内容。
(三)拨钟表游戏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12时、12时30分、1时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2、探究新知、认识钟面。(整5分、整10分)
①4: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4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4: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4,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4: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4:30(出示图片)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4:45(出示图片)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由4:05,4:30,4:45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体验1分钟。(口算题、写字)
【设计意图】在本课1分钟时学生口算、写字,教师记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7:50、915、4:20、1:05、10:40、6:35、8:5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4、拨钟练习。
①老师说出的时间学生拨。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并说出所拨的时间。
③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自己认读。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四)拓展练习
出示北京20__年7月13日晚申奥成功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时间的能力。
(五)总结:谈自己的收获?(部分转载)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