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说课稿
导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
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
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
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8.齐读第三部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一、导入课题,初读课文。
多么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海鸥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一位老人更是十几年来坚持喂海鸥,和海鸥成了真正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15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1、请同学们读课题
2、请同学们带着对海鸥的喜爱读课题
3、老人和海鸥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用疑问的语气读课题。
是啊,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57页(屏幕显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词语,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读课文,巡视了解学生是否读懂)
二、归纳整理,感知全文。
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书读薄,我们班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谁来说一说:老人和海鸥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抓住“之间”,老人爱海鸥,退休十几年来坚持喂海鸥上;海鸥依恋老人,老人去世后,海鸥自发到江边悼念老人。板书:老人 爱 海鸥)
三、精读课文,品悟情感。
课文是如何描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呢?(屏幕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和海鸥情谊的句子,多读几遍,你能从哪些重点词语感受到什么?在句子的旁边写下来。
(随机指导学生写感受,然后反馈)
a、老人爱鸟,退休十几年来几乎天天都到江边喂海鸥。他生活并不富裕,但一直坚持喂海鸥:买饼干,买馒头,挖虫子……
说说你从哪些重点词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把这种爱放在句子中,再读一读。你们也感受到了吗?齐读。
是啊,这是一位在海鸥身上倾注了全部爱的老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老人:(屏幕出示背景材料,音乐起)
海鸥老人叫吴庆恒,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孤身一人,每月仅有308元退休工资。家里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每天他都舍不得坐5角钱的公交车,而是步行十多公里进城,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走到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