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说课稿
导语:
学生合作思考,教师给予总结-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并介绍三大工人运动的一些资料,扩充学生知识面。
(这样设计,用历史材料再现,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深入思考,结合背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讲授,进一步加深理解)
进一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材料二:德国古典哲学
并且设问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还有那些基础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给予一定学法指导,并且通过有针对性讲解,从而掌握知识点——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板书)
(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建构知识,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下面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20页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并且多媒体补充一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讲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
并且为了突破难点,进行拓展探究: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这样设计呢,因为这块知识较抽象,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在讲清重点的基础上,才能突破难点的学习,难点主要通过探究和实例讲解并和学生互动,加深理解)
本框题的第三目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板书)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政治与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并且邀请三位学生和全班一起分享其中的一块内容;
1.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板书)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题目的量较少,有助于学生减负。同时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