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友分享春季钓鱼经验
导语:
一年四季中春季是鱼类摄食最旺盛的季节,也是鱼类最易钓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被钓鱼人称为黄金季节。初春由于鱼类刚刚结束冬眠,气温相对较低,水体中浮游生物、水生植物较少,鱼类正处于空腹状态,为了繁殖后代需要大量进食。因此,这时的鱼类摄食是很积极的,但是因为春季早晚存在着一定的温差,由于这些温差的存在,经常就会使我们在这个黄金季节里遭受“莫名之灾”。我发现越是晴好的天气,鱼越难钓,特别是有日照的天气鱼最容易浮头。我们经常在河边看见,成群的鱼浮在水面上,每次将钩须轻轻地递入鱼的面前,鱼却总是不理不睬。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大凡在春季钓鱼,这种现象总是随着天气地好坏不断地出现,所以出钓的收获也随着天气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月28日,连续多日低温的南京终于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晴天,气象台预报:当日天气晴到少云,偏南风3~4级,温度8~16℃。早春难得能有这样小阳春的天气,今天去钓鱼肯定不会错。我兴致勃勃地前往余家湾老张的那个池塘,打算淋漓尽致地过把瘾。
常言道“春钓早”,我刻意地赶了个早,上午7点20分,我和钓友老周和小孙等三人就已经赶到了池塘。这是个混养塘,塘的面积不算很大,长约150米,宽60 米,看样子有15亩大小,基本水情是北面较深,约有1.4~1.8米,东面水浅只有0.8~1.2米,有鲫鱼、鲤鱼、草鱼、青鱼,混养塘里是“宝塔鱼” (大小鱼都有),由于温度和季节的原因,我们并不打算钓大鱼,此行的目的主要是钓鲫鱼,我使用了一支4.5米的“清梵竹”手竿,钓组用五行1号做主线,用0.4号做子线,使用3号袖钩,3号五福芦苇浮标。钓点选在东面向阳浅水。用香红鲫(浓香型)70%,超诱10%,拉丝粉20%,混合调配,一半用于打窝,一半用做钓饵。快速打了10多竿以后,便开始钓鱼。同来的老周和小孙用的是传统钓,7.2米的长竿,0.4号线,4号朝天钩,用鬼米做诱饵,用蚯蚓作钓饵。钓了半个多小时,窝里开始有鱼了,先是上了一条半斤重的鳊鱼,接着鲫鱼就开始咬钩,咬钩的频率大概在10分钟左右一条,尽管鱼上得不是太快,但我还是挺满足的,而且日照很好太阳照得身上暖洋洋的,不像冬钓的时候那样缩手缩脚了。
第一波上鱼只维持了一个小时,就再也没有鱼咬钩,水面上四处都有鱼匝嘴的“吧吧”声,我感觉有点热了,身上的羽绒服也穿不住了,于是赶忙丢了竿脱了衣服,顺便去老周和小孙那里看看。老周和我一样大概只钓了10条鲫鱼,而小孙才钓了3条小鲫鱼。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并不死心,我们三人抽了支烟聊了一会儿,我便又返回钓位了。奇怪的是,返回钓位时,浮标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又打了五十多竿,还是没有动静。我怀疑是因为没有及时地补饵,窝里的鱼散了,于是赶紧补窝,又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鱼咬钩。怎么会这样呢?我纳闷异常。
郁闷的事不仅只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也同样发生在了老周和小孙的身上,就在我苦苦等待鱼咬钩的时候,小孙也跑到我这里来大倒“苦水”——他也不上鱼。我俩又聊了一会儿。一直到中午时分也仍然不见有鱼咬钩。老周戴着偏光镜紧紧地盯着窝点,恍然道:“难怪鱼不咬钩,你看鱼浮在半水啊”。我接过偏光镜戴上一看,果然鱼都浮在半水,既然如此,我就干脆改底钓为钓浮。重新调了一下标,开了一团拉饵,连续钓了半个小时,窘况还是没能改变。这时心有不甘的小孙还在坚持,结局亦是徒劳的。塘主看我们钓得近似“空军”神秘兮兮地笑着。此次钓鱼得出一条教训:春钓不能钓大温差的晴天,因为鱼会趋温上浮晒太阳,因此,选择适当的天时非常重要。4月4日,也是个好天气,也是入春以来南京温度最高的一天,当天晴到多云,听说第二天便有雷雨。西南风2~3级,温度12~22℃。我们又来到了池塘。刚到池塘时同来的老周在没有打窝的情况下就钓上了一条足有400克大的鲫鱼,受这条鲫鱼的误导,大家积极地埋单,付了钱才发现今天的鱼比上次还要难钓。打窝后窝里不仅没有鱼星,也没有鱼咬钩,就连传统钓的蚯蚓也不能吸引鱼,水面上除匝嘴的鱼外,就是水草中四处窜动忙着甩子的鱼,临近中午时除了个别人钓了几条鱼,大家均重蹈覆辙。花钱又买了教训:春钓要选择温度不高,温差不大的阴天,否则鱼不是甩子,就是晒阳,底钓根本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