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黄河颂/光未然优秀教案案例

黄河颂/光未然优秀教案案例

opp整理 | 日期:07-24

导语:

  2、以读为主: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精心服务: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为学生准备的《黄河水系图》、《黄河文明》、《黄河发源地》等内容,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选用。

  4、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情操受到陶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 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 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幻灯片展示黄河全貌)

  二、自主学习:

  按“自主学习五个步骤”自学课文:(根据情况可以在课前进行这一步骤)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黄河。

  1.介绍背景及作者。(幻灯片)

  2.吟读《黄河颂》。

  (1)自由朗读,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幻灯片)

  (2)小组互读,再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语速、感情

  (3)学生领读,老师范读。

  3.畅谈读后感受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 流一下朗读感受。

  (2)复述课文大意或情节.

  4.品味黄河精神

  (1)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

  (2)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5、赏析、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归纳并板书)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特征)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自然特点)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幻灯片显示)

  (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

  6、文章结构。(归纳并板书)

  7、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传承黄河精神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 根据你对黄河精神“伟大坚强”的理解,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它,发出你的誓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