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案
导语: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鉴赏。
3、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作者将这幅画的人物与自然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画面上人物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平线与直立的树木又增加了构图的丰富性。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是波提切利画于1432年。
(三)、活动二: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1、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自然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水、空气、食物(养料)、阳光,同时也能处理生物排出的废物、废气,进行物质能量的循环。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小方面: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
大方面:减少森林破坏、减少水源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等。
(四)、作业要求:
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上节课欣赏的作品有哪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作品?
(2)、转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一单元的前半部分作品,先请同学们把书上的内容自己先看一遍。
2、教师板书:
(1)、《野牛》
(2)、《创造亚当》
(3)、《溪山行旅图》
(4)、《孟特芳丹的回忆》
(5)、《神奈川冲浪图》
3、请同学们说出这些作品的作者或出处,学生讲教师板书。
4、重点欣赏、评述:
(1)、《野牛》
a、介绍出处发现时间是保存于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史前岩画,是由西班牙的马格德林人留下的古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5万年。
b、与同学共同讨论其特点:写实、传神。(窟顶壁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它们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剌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把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
c、揭示主题:表现其生命活力和威严的气势。
(2)、《创造亚当》
a、介绍作者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西斯廷天顶画》中的重要部分。及文艺复兴运动。
b、介绍作品,并对作品内容和形式与同学进行讨论。
c、突出主题:表现生命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体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3)、《溪山行旅图》
a、介绍作者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传世名作。及其性格特点:待人宽厚,与人为善,“与山传神”的画家。
b、介绍作品:构图构图严谨图,层次分明,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表现画面意境山石轮廓坚劲,塑造了一个"气魄雄浑“的堂堂大山,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
c、讨论并得出画面揭示主题: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伸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