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阴平。再迁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既就擒,阳死,伺间逸去;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王德用自随州诏还,近臣言其有反相,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颇傅致重法,以故洙坐废。还,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得优擢焉。明年,宴紫宸殿,副使当坐殿东庑,不即坐,趣出。阁门奏之,坐谪知沂州,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迁户部员外郎,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练士兵,葺械器,作铁锁断江路。有盗据山,敕贷罪招之,不肯降。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喜曰:“昔布衣随计,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少贱,母更嫁营卒,既登第,具袍笏趋卒舍迎母,里人观叹。然嗜酒,持法少恕,改知密州,以病卒。
4.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B.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C.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D.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人口和税收财政,相当于财政部(古代的税收主要是人头税和地租)。
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善于逢迎,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汴水断流,他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
C.刘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他未作片刻休整,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恪守孝道,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并不以此为辱,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乡人都为之感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趣焚其尸(5分)
(2)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5分)
答案:
4、D。
5、C(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6、A(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
7、(1)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刘督促焚烧他的尸体。
(得分点:阳,通“佯”,假装。趣,督促,催促。守者以(之)报)。大意2分)
(2)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