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旧五代史・克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五代史・克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7-18

导语: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克宁,武皇之季弟也。凡征行无不卫从,于昆弟之间,最推仁孝,小心恭谨,武皇尤友爱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克宁等侍疾,垂泣辞诀。克宁曰:“王万一不讳,后事何属?”因召庄宗侍侧,谓克宁、张承业曰:“亚子累公等。”言终弃代。将发哀,克宁纪纲军府,中外无哗。

  初,武皇奖励军戎,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比之嗣王,年齿又长,各有部曲,朝夕聚谋,皆欲为乱。庄宗英察,惧及于祸,将嗣位,让克宁曰:“儿年孤稚,未通庶政,虽承遗命,恐未能弹压大事。季父勋德俱高,众情推伏,且请制置军府,候儿有立,听季父处分。”克宁曰:“亡兄遗命,属在我儿,孰敢异议者!儿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视事之日,率先拜贺。

  庄宗嗣位,军民政事,一切委之,权柄既重,趣向者多附之。李存颢者,以阴计干克宁曰:“兄亡弟及,古今旧事,季父拜侄,理所未安,富贵功名,当宜自立,天与不取,后悔无及。”克宁曰:“公毋得不祥之言!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必斩尔首以徇。”克宁虽慈爱因心,而日为凶徒惑乱。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泄及祸,屡让克宁,由是愈惑。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

  会克宁因事杀都虞候李存质,又请兼领大同节度,以蔚、朔为属郡,又数怒监军张承业、李存璋,由是知其有贰。庄宗召张承业、李存璋谓曰:“季父所为如此,无犹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鱼肉,吾即避路,则祸乱不作矣。” 承业曰:“老夫亲承遗托,言犹在耳。存颢辈欲以太原降贼,王乃何路求生?不即讨除,亡无日矣。”因令吴珙、存璋为之备。二月二十日,会诸将于府第,擒存颢、克宁于坐。庄宗垂泣数之曰:“儿初以军府让季父,季父不忍弃先人遗命。今已事定,复欲以儿子母投畀豺虎,季父何忍此心!”克宁泣对曰:“盖谗夫交构,吾复何言!”是日,与存颢俱伏法。克宁仁而无断,故及于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B.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C.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D.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仲、叔、季是古代用来指明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的,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叫“季”。

  B.“不讳”是死亡的婉辞,古代皇帝死亡可以称之为“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薨”。

  C.“以阴计干克宁”,干,冒犯。

  D.“克宁虽慈爱因心”,因,顺着、沿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克宁侍候在病重的武皇身旁,并接受了武皇的临终之托,答应扶持李存勖。武皇死后,李克宁信守承诺。

  B.庄宗怕武皇曾奖励的军士作乱,将要即位时,对李克宁说自己年幼,不通政事,想要德高望重的李克宁先继承皇位。

  C.庄宗即位,对李克宁信任有加,很多人趋炎附和李克宁。李存颢怂恿李克宁造反,李克宁对此坚决拒绝。

  D.李克宁后来对庄宗生了二心,庄宗认为骨肉至亲不可自相残杀,想用避让的方法来解决祸乱。张承业劝庄宗讨伐叛贼,否则灭亡的日子就到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亡兄遗命,属在我儿,孰敢异议者!儿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

  (2)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泄及祸,屡让克宁。

答案:

  4. B

  这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该句是克宁对李存颢说的一段话,意思为“我家三代立功,父慈子孝,天下闻名,如果我兄打下的山河有了依托,我又有什么要求的!”选项主要设置了两处错误,第一处为“三代”,“三代”说明的是克宁家世“立功”,而不是“父慈子孝”,因此,在“三代”之后断开。第二处为“公”,根据文意来看,并无克宁求李存颢之说,因此,“公”不做“求”的宾语,而是做“无复言”的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