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5

导语:

  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

  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2011年小悦悦事件视频,给学生以震撼,再加上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共鸣。 (直观演示法)(5分钟)

  2、了解小说情节(10分钟):预习中完成学案中表格内容,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进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情节(注意主要人物及“最后的常春藤叶”) 设计依据:采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让学生参与其中,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 (教法:学案教学法 学法:课前预习、深入研读)

  3、分析人物形象——贝尔曼(18分钟) 找出文中有关贝尔曼的几次描写并分析 设计依据:首先,基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多种朗读方法,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 (教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

  4、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把握主题(10分钟) 最后的一片叶子 琼珊 精神支点 贝尔曼 绝笔、杰作 小人物之间的深厚的友谊 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闪光 设计依据:学生对叶子的理解正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让学生准确理解叶子作为精神支点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描写与主旨的关系,理解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真情,学习老贝尔曼珍爱他人生命的高尚品德,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像“最美妈妈” 吴菊萍、“最美教师”张莉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突出“生命的赞歌”主题。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三维目标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 (教法:启发诱导 学法:速读、再读、探究)

  5、拓展延伸,作业巩固。(课后) 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发挥你的想像,写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 设计依据:给学生自由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想象、补写并交流,加深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让学生读写思用相结合,打通课堂内外,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6、课堂小结,情感共鸣。(2分钟) 爱是这个世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随着这篇永不凋零的藤叶将永远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辉。 设计依据:交流心得,情感升华。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贝尔曼 人 苏艾 琼珊 医生 第二课时

  1、“画叶情节”展示

  2、探讨欧·亨利式结局 过程 内容 时间 教法 学法 目标达成

  一 导入 5 直观演示

  二 情节 10 学案教学 预习检查、研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三 人物 18 启发诱导 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 三维目标

  四 主题 10 启发诱导 速读、再读、探究 情感

  五 作业 课后 点拨 练习 知识、情感

  六 小结 2 概括 情感

  七、总结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