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种子的梦》精选说课稿
导语:
师:面对困难,种子并没有放弃希望,它在——[生接读: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为了希望在努力着,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粒怎样的种子?
(板书:不畏艰难 乐观向上)
指导朗读,感悟
这样一颗种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感悟意境
诗的语言非常优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诗中优美的语句吧!
师生激情齐颂全诗。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六、课堂延伸
种子的梦是美好的,诗人的梦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呢?说说自己的梦想,用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梦吧。
[生课堂练笔]
七、板书设计:(略)
一、说教材:
《种子的梦》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这首诗是当代诗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后期,噩梦将过,光明即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诗中把种子比作“沉默的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创作于*时期,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背景资料,课中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走进*时代,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充分感悟文本,以诗文为凭借,放飞思维与想象,自主学习,交流碰撞,生成属于课堂的精彩。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朗读诗歌,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重点)
3、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高年级阅读倡导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鉴于诗文语言细腻而深沉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悟结合法”。从班级实际出发,贯彻“点拨法”、“自主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并适时点拨,积极引领。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
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洁明了。
有梦就有希望,人世间的许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小小的种子也有一个梦想,它的梦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梦想,它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种子的梦》。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抽查预习情况,指名读小节,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出示:认读)同桌听读,会认就行。
3、(出示:书写)要求正确书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一记,以此强化易错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相机板书:种子的梦境——长叶、开花、结果。)
5、快速浏览5——8小节,想想:“种子的梦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板书:美好、幸福?
(三)深入背景,步入梦境。
1、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怀着这个美梦呢?
(出示:)“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学生找出来后追问:这一节在写法很特别,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板书:写法)
比喻——拟人——反复,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