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第二板块:自读,整体感知[A1A210分钟]

  自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学

  生的独立自学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体会情感[B115分钟]

  一、把握主线

  文章介绍了“园子的特点”和“我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理解体会。

  二、体会园子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关注文本呢?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祖父的园子热闹、美丽、自由、充满生机等特点,从而体会我对园子的喜爱,难以忘怀。

  三、感受快乐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快乐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在感受到趣的字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感受。归纳总结出几件快乐有趣的事,加以想象,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第四板块:领悟表达特点[B25分钟]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C1C25分钟]

  1、补充生平,升华主题

  读文,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人间乐园,那么,萧红的童年生活果真这么幸福吗?众所周知,这与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将出示一段有关作者的生平,通过其生平与文章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学习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得带领学生阅读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我将出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驱使她几乎每天都要缠着祖父带她到园子里去?二十多年过去了,萧红为什么还会对当年的园中生活这么眷恋和向往?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引领学生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九、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