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研课标说课稿信息技术课

研课标说课稿信息技术课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二、说教学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4、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5、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6、体验目标:

  让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四、说学生

  高一新生的来源各团场初级中学,有部分同学,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和初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还有多数同学,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而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章又都是理论内容,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