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低年级语文说课稿

低年级语文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写法和课后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

  1、交流写法: 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课后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本课的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如: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忧国忧民→刻苦读书 谢肴

  闭门不出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我提供宝贵的意见,以让我继续努力改进!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学习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

  2、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词语。

  3、感情朗读课文,从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入手认同它的举世无双、历史价值。

  4、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二、说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的恰当介入,会给课堂一个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课前,我多方搜集可用的图片,并且在音乐的选择,语言的设计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注重自读感悟、少讲析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自己轻声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地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朗读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级目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在正确流利这方面没有大问题,但要有感情的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还运用配乐把朗读课文变为一种欣赏。在这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

  三、说学法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对兵马俑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